ERP系統的強大及必要性,在制造業領域是出了名的,但ERP并不能全方位無死角地改善企業全業務流程的管理,需要互補類的軟件系統協同運作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。
早在2018年,有部分負責供應商管理的制造業高層就認識到:企業內部的ERP,并不能解決供應商的管理問題。
01、ERP系統之于供應商管理的欠缺
之所以很多制造業高層有對供應商數據分析的強烈訴求,要歸根于ERP系統在供應商管理方面的欠缺:
供應商相關的數據不完整,且沒有分析、沒有結果!
為讓數據發揮最大價值,全面掌握供應商績效,只能以耗費大量人力為代價來搜集、處理、分析數據,但依然不能避免各種問題的出現!
績效報告周期長,無法及時優化調整供需管理
鑒于要梳理、整合的數據過于龐大,與很多沒有進行供應鏈數字化升級的企業一樣,多數企業對供應商的整體評估是以年為單位。
也就是說,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,幾乎對供應商的表現一無所知,也不能對供應商的改善措施進行追蹤觀察。
績效評估不精準,無法高效輔助供需管理
為了能夠綜合、全面地對供應商的績效情況做出準確客觀的評估,也有公司建立了系統且全面的供應商績效評估體系,綜合考慮了質量、供應、報價、服務等指標。
然而,即使有了科學、客觀、嚴謹的考評標準,要正確衡量這些通過腦力勞動完成的工作,實際上是很難的。
加之每個人對標準的理解、重視程度不一樣,得出的評價結果有很大的主觀性,很容易致使最后產出的績效報告,不能作為供應鏈管理改善的有效參考。
數據雜、亂,歷史報價難以分析
為便于尋源,更好地控制供應商管理成本,現在很多高層極為重視所有物料的歷史報價數據分析。
在這一訴求下,公司層面不得不面對的“苦逼”事實是:成百上千家供應商的幾萬種物料的歷史報價散落在ERP系統和采購人員手中,只能由人工逐一導出、梳理、歸納、制圖,整個數據可視化的過程十分漫長且痛苦。
02、SRM供應商關系管理平臺,供應商數據完整,有分析、有結果
每月定期評估供應商,及時優化調整供需配額
作為供需企業間訂單協同一致性平臺,SRM系統會記錄公司與供應商協同的所有數據,省去手工整合統計繁瑣的評估過程,可幫助快速地多維度全面考核供應商績效。
SRM供應商關系管理平臺從供應商配合能力、交貨能力、質量能力、成本能力等多維度,自定義設置了評估供應商的標準權重占比,即可每月定期獲取供應商績效報告,以便及時要求供應商整改,跟進供應商改善情況。
并且,每月的供應商績效報告會實時同步至相應的供應商,可有效激勵供應商提高原料品質、配合度、服務態度等。
高效便捷的績效管理工具,供需管理有據可依
通過SRM供應商關系管理平臺,能夠將公司的供應需求清楚、完整地傳遞給供方,平臺會按照管理訴求梳理數據,并生成精準的績效報告,為供應商改善提供數據與結果的支撐。
通過平臺的圖表,可清晰獲悉所有供應商的整體績效及綜合能力,迅速判定供應商的優良情況,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。
平臺自動抓取數據,可視化呈現歷史報價分析
SRM供應商關系管理平臺會自動梳理散落在系統的各種物料的報價信息,選出要查詢的物料后,系統會自動生成可視化的歷史報價分析表,幫助更準確評估報價的變動情況,實打實地把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從繁重的報價分析工作中解脫出來。
對于SRM供應商管理平臺的應用:
“有分析、有結果,供應商數據的價值,已經被科學、客觀、有效地最大化了”
正如多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歷程,僅靠ERP系統,并不能高效獲取供應商數據的有效分析。SRM上線后,企業內部的數字化轉變成企業間的數字化,問題才得以解決。這是SRM和ERP集成的魅力,也是供應商數據的價值體現。